郭大强极品F调南箫(吹口稍歪)
郭大强极品F调南箫(吹口稍歪)
小巷里磨出“南箫王”
不到40的郭大强,已经有了21年“箫龄”,说起箫笛,经纶满腹 “箫笛也是有‘脾气’的,并且支支不同;制好后要调试一段时间,摸清脾气后才能出售。”昨天下午,在广州惠福西路竹蒿巷白薇街,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乐器店里,号称“南箫王”的郭大强向记者讲述了他与箫笛之间的“不解之缘”。
郭大强的乐器店虽然不到30平方米,却因“无处不见竹”而异常醒目:除了古香古色的装扮,店里竹椅、竹桌连腰墙皆为竹片装饰,墙上更挂满了各款大大小小的箫、笛。墙壁上,中国音乐学院教授、“圣手箫王”张维良亲题的“南箫王”墨宝,则隐隐显出主人的“江湖地位”。
郭大强告诉记者,别看他今年不到40,但已经有21年的“箫龄”了。之所以成为广东唯一的手工制箫笛者,是因为他从小就耳濡目染:“我的父母都是乐器厂员工,周围的长辈、玩伴也个个是‘乐器友’,童年时箫笛就是我最中意的玩具。”
8岁时,郭大强开始跟一位京剧团的老师学习吹笛。“除了学吹笛子外,平时也喜欢动手制作箫笛,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式,来制作专属自己的乐器,慢慢地便对制作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18岁后,我索性以制作乐器为业,一做就是几十年。”郭大强说。
郭大强家族也是全广东手工制箫笛的“独一家”,郭大强说,相比机器生产,手工制作的箫笛由于“因材施工”,每一支都有独特风韵。而要做出一支好音色的箫笛,师傅的好手艺、细心思缺一不可。
郭大强认为,箫笛音色好坏,其实不苛材料苛师傅。他做箫笛的材料,主要来源于皖、闽、湘等地,只要是自然生长三四年、再自然风干三年的竹子就行。“师傅的手艺高低,在于准确把握竹子的年份、厚薄、含水量,再度身定做,计算、打磨出适合它的特点的结构”。
郭大强拿出两支造型、长度、内径都差不多的箫试奏了一下,即使是外行,记者还是听得出,两者音色一高一低,一亢一沉相差甚远。原来,即使是一模一样的材料,假如制作者制时的心情、感觉不一样,作品也各自不同。
“箫笛有脾气,应视如爱人,长期搁置不奏,再好的箫笛也会音色自败。”郭大强对自己制作的每一支箫笛都充满了感情,几乎每天都拿出珍藏的作品,摸一摸、看一看、演奏一番。“太爱箫笛的‘坏处’,就是舍不得出手。曾经有人出一万的价格想买走一支我‘养’了6年的笛,最终我还是没卖,跟它有感情了!”
郭大强还告诉记者,箫笛不仅有脾气,而且每一支的脾气还都不同。因此,他的箫笛做好以后,必须调试一段时间,摸清楚脾气之后,再考虑出售。
为了给箫笛一个好“归宿”,郭大强在卖箫笛的时候,除了看价,还要看人。碰到懂箫笛的顾客,白送都不可惜;如果只是拿来摆设的,再高价也不卖,“别糟蹋了好东西。”
郭大强欣慰地告诉记者,过去玩乐器的人少,制作箫笛常被人视作比较低档的匠人工作;但是现在不同了,懂乐器、爱乐器的人渐渐多了起来,他可以自豪地告诉别人,自己就是做箫笛的专家。
郭大强制作的箫笛,常常供不应求。他的客源,主要是一些退休的老人或戏剧学院的学生,一些“老外”也频频慕名而来。
“手工制作箫笛,一定要心静如水,持之以恒。可惜现在的‘小年轻’急功近利的多,我至今找不到好徒弟。”郭大强言语中不无遗憾。